林權改革就是要給農民一份資產性財產
2009-07-02 10:3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編:任蓓
【編者按:“未來5年,全國25億畝集體林地都分到戶后,森林覆蓋率和人工造林質量將有突飛猛進的變化。”國家林業局前新聞發言人曹清堯對記者表示!
【我要印】“未來5年,全國25億畝集體林地都分到戶后,森林覆蓋率和人工造林質量將有突飛猛進的變化。”國家林業局前新聞發言人曹清堯對記者表示。
曹的現任職務是全國綠化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他告訴記者,6月22-23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林業工作會議,是建國60年來規格最高的,也是中央就林業工作專門開的第一次會。
的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被賦予了眾多意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材6月27日在洛陽出席中國第二屆生態小康論壇時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經納入中央的關注日程,與30年前發軔于安徽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具有同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曹清堯認為,這次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中央農村政策的重大調整,涉及農村生態建設、農民收入增長,同時改革將對全球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曹在北京參加了為期兩天的林業工作會議。論壇期間,他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對這次中央林業工作會議進行全方位解讀。
林業“有為才有位”
《21世紀》:以中央名義召開全國林業工作會議,對林業工作意味著什么?
曹清堯:這是建國60年來最高規格的林業工作會議,也是中央層面就林業工作專門開的第一次會,這可以看出中央對當前林業工作的高度重視。
我覺得“有為才有位”,當今林業的作為決定了當前的地位。中央為什么這樣重視林業?與這幾年林業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社會功能日益突出是分不開的。中央已經明確,林業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開發中具有基礎地位,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生態小康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一環,而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改善生態離不開林業,全球已出現的森林銳減、濕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種滅絕、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澇災害、氣候變暖和水污染、空氣污染等十大生態危機,其中八大危機都得靠林業來治理;全面小康難點和重點在農村,中國國土面積69%是山區,有56%的人口住在山區,而這些地方都以林業為本,建設新農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離不開林業的支撐。
《21世紀》:這次林業工作會主要議題是集體林權改革,為什么要提到這么高的層面來推改革?
曹清堯:中央林業工作會的主題是以集體林權改革為核心,全面推進林業改革與發展,可以說這次會議是對集體林權改革的進一步動員和全面部署。
為什么要由中央來推這項改革呢?因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中國農村經營制度的一次巨大變革,是農村生產力的一次巨大解放,也是農村生產關系的一次重大調整,涉及到農村土地所有制、林地經營管理制度的根本變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土地家庭承包一樣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現在有18億畝耕地,基本解決了中國人吃飯的大問題;但中國25.48億畝集體林地,由于體制方面的原因,長期以來既沒有給我們解決木材供給的問題,也沒有發揮應有的生態效益。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根本上解決體制和機制問題。經過幾十年探索,我們找到了體制變革的切入點,這就是明晰產權,給林地松綁。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經過前幾年自下而上的試點,現在從實踐效果來看,各方面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全面推進林權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
把能源林作為產業來發展
《21世紀》:自去年中央發文推動集體林權改革以后,目前進展如何?
曹清堯:去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用5年時間,在全國基本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國已確權到戶的林地面積12.7億畝,占集體林地的50%;全國已有5個省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主體改革任務,正在積極推進配套改革;14個省區市的改革全面鋪開;其他省區市也正在進行試點。
《21世紀》:這次中央林業工作會,重點解決林權改革中的哪些問題?
曹清堯:最為主要的,我認為是國家要通過林權改革,給農民一份資產性財產。林地承包70年不變,溫總理說,70年不變,相當于永遠不變,意味著世世代代是他的資產。有恒產者有恒心,林地到戶后,林農就可以自己做主、投入、育林護林、經營創收。
這次林業工作會還提出了一些具體措施,從財政、貸款、保險等方面,出臺配套政策,扶持林農發展林業。會議開得很實在,金融、保險和生態補償等政策對林改支持力度很大。比如:林業生態補償從每畝5元提到10元,這是新增的;建立造林、撫育、保護、管理投入補貼制度;林權抵押貸款方面,有關方面也明確了,林業貸款期限最長可達10年,貸款利率低于信用貸款利率;在森林保險方面,中央財政在福建、江西、湖南3省開展森林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工作,在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保費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再補貼30%的保費,逐步在全國建立由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的政策性森林保險機制。
《21世紀》:外界比較關注的生物質能源,會上有什么新提法?
曹清堯:會議強調要把能源林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這是應對能源緊缺的一個重要措施。
能源林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發展薪材和灌木林,加工成木質煤餅,提高其燃燒值和利用效能,以此替代煤和木材,解決農村能源問題;二是大力種植光皮樹、油桐等木本油料樹種,這些樹種產油率在50%以上,其果實可以直接加工成生物質柴油,替代石油。我國現有木本油料樹種總面積超過400萬公頃,利用現有林地,還可培育能源林1300多萬公頃,每年可提供生物柴油500多萬噸,木質燃料近4億噸,折合標準煤約2.7億噸。在這方面,國家已制定了規劃。會議強調財政要予以支持,給企業提供貼息貸款等優惠。
《21世紀》:我們注意到,溫家寶總理在接見會議代表時,特別強調林業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對此應該如何理解?
曹清堯: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有特殊作用。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我們兩條腿走路,一是靠節能技術減少絕對排放量;二是靠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間接減排。中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很大,但我們通過森林吸收的量也很大。按照京都議定書規定,新造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就可算做減排指標。中國造林面積全世界第一,全國人工造林保存面積8億多畝,按每公頃林地每年可吸收20-40噸二氧化碳,我們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是全世界第一位,對全球生態有突出貢獻。
《21世紀》:林權改革會給國土綠化工作帶來什么改變?
曹清堯:國土綠化,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擴大造林綠化面積,二是提高綠化質量,三是改善綠化布局。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可以從根本上促進農民造林綠化的積極性,擴大造林面積,同時也通過農民對林地的經營撫育,提高森林的質量,特別是鼓勵中西部地區農民造林,增加中西部地區綠化覆蓋率。所以說,林權改革對國土綠化也具有里程碑意義。林改以后,20多億畝集體山林,可以更好地發揮生態效益。
中國現在森林覆蓋率18.21%,排世界第130多位,原因是很多體制問題沒有解決。福建永安市洪田村是中國林改第一村,我去那里做過調查,以前森林著火、病蟲害都沒有人管,林改后,荒山分給個人,林農造林綠化積極性提高了,而且為了提高木材價值和森林質量,林農做了很多撫育和監管工作,國土綠化上了一個水平。我估計未來5年,全國25億畝集體林地都分到戶后,森林覆蓋率和人工造林質量,都將有質的飛躍和突飛猛進的變化。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閱讀:
中央林業工作會議推進林權制度改革
廣東肇慶造紙及林業產值邁向百億
廣東肇慶查獲假酒千余瓶 全用真酒瓶和包裝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