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將編制《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
2009-06-29 10:44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據全球最大財經信息供應商湯森路透集團(Reuters)發表的報告稱,從2009年年初,截至2009年2月17日,在全球跨境并購規模同比下降35%的情況下,中國企業今年的海外收購總額同比增加40%,涉及金額達到218億美元,僅次于德國,居世界第二位。
業內人士認為,掌握并購的基本技巧也是中國企業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今看來,中鋁并購力拓的3個月窗口期內市場環境的變化,最終攪黃了中鋁的收購。
“國際并購的周期很長,對非上市公司的資產需要較長時間的調查,這對于賣方來講,就會把握并購的時間和節奏,資金暫時不缺的話,就套住買家談。”蔡泉告訴記者,“日本企業在以往的并購過程中對節奏的把握交了很多學費,但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日本企業下手就非常快,對并購的節奏把握已經非常老道。”
并購中的融資難題也一直困擾中國企業。據悉,在金融危機與境內IPO暫停內外交困下,中國企業2009年一季度僅有5家企業在境內外市場進行IPO,融資額為2.05億美元,上市數量和融資額繼續下滑,創四年同期新低。但該季度中國市場完成了13起跨國并購事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0.0%,其中10起披露價格事件的并購總額達到了4.7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7.6%。
“目前我們的跨國收購主要依賴國內市場的融資,能夠使用國際銀團的投資太少了。”邢厚媛說,“不是上市公司到國外融資更難,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都難。怎樣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怎樣能夠讓各種各樣的資金給我們提供支持,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努力學習的。”
企業家發聲“走出去”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我們不會因為(并購價格)便宜或者貴做這些事情,而是看自己需要什么。我們要先練基本功,打基礎,把自己眼前的工作先做好,再考慮其它事情。
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
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成為中移動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戰略。公司對海外收購有興趣,但不會關注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地區的市場,而主要是關注新興市場,其中首選是巴基斯坦等亞洲國家,其次是非洲國家。
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任建新:
國際并購贏家的秘訣是:“買得來、管得了、干得好、拿得進、退得出、賣得高。” “買得來”是把握時機,以最低成本成功地實施并購;“管得了”是通過科學預算和規范治理結構,實現對海外企業戰略、業務方向和高級管理層的領導力;“干得好”是依靠職業經理人改善運營,持續增長;“拿得進”是發揮產能、市場、技術、管理的協同效應,加快國內的產業升級,降低海外企業成本;“退得出”與“賣得高”不是要把我們優秀的海外企業出售,而是通過海內外的整合與互補,在引進戰略投資與資本市場融資時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
中興通訊(28.35,-0.25,-0.87%)董事長侯為貴:
有些中國公司太急于并購以至于最終未走出去。相反,中興將有機結合中興業務,以快速發展的中國手機市場為起點,逐漸向亞洲和非洲這些發展中國家拓展。
中國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
未來一到兩年,國際主要礦產資源的需求和價格仍將處于相對較低水平,為我國提供了低成本控制和獲取資源的機遇,包括以低成本購買國外礦業公司股權的機遇。中央企業走出去,不缺資金,缺的是團隊、經驗和渠道,有些企業不具備這些,談判時間很長,沒有效果。一個收購團隊不是一年兩年能形成的,應該是十年磨一劍。國家應加大對重點企業海外開發資源的支持力度,通過增加海外勘探基金預算、資本金注入、股權收購優惠貸款、稅收抵免優惠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國內礦業企業海外資源開發的支持力度。
(資料)
誰是海外并購最佳地?
對于當下的海外并購,中國企業在選擇投資地區和投資方向上應了解哪些基本知識,掌握哪些投資技巧?《中國經濟周刊》特邀商務部跨國經營研究部主任、海外投資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張國慶、海元律師事務所董事長彭琰、阿非可賽(北京)商務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阿登姆、北方聯合投資管理集團執行合伙人蔡泉等權威人士對中國企業并購的熱門地區和產業進行了扼要評述。
非洲:易被誤解的大陸
并非整體不發達
中國企業常常認為非洲是不發達地區,并購沒有很多競爭對手。其實很多非洲國家的發展已經和中國差不多,甚至許多方面已經發展得更好。比如埃及的旅游行業比中國發展得都成熟。
礦業難進入
由于歷史的原因,非洲大部分的礦產資源都在西方人手里,整個產業鏈都被控制,中國企業很難進去。而像安哥拉、蘇丹、剛果等地的礦產資源,因為開采成本已經很高,西方國家不要了,中國企業才能進去。此外,在非洲進行礦產并購,沒有足夠的法律知識也會吃虧。
政治因素的阻礙
在非洲的一些國家,執政黨核準的項目,反對黨就會努力不讓項目成功。另外一些西方媒體也經常誹謗中國去非洲“掠奪資源”。
應善于與當地合作
有時當地政府出于政治的考慮會要求進入非洲的企業和當地人合作。但是中國企業要么希望是獨資不愿意合作,要么也是希望和政府合作,殊不知很多非洲國家的政府已經不參與企業的商業行為了。
歐洲:英國與歐陸大不同
意、法更有文化包容性
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對外來文化的包容性也很強。而英國雖然歷史一樣悠久,但是包容性不如其他國家。
英國并購成本高
英國的物價幾乎是全世界最高的,并購成本很大。英國的律師費是全世界最貴的,一小時就要600英鎊,而一個案子至少就要100個小時。相比較,意大利的律師費1小時只要200歐元乣500歐元。
英美法系難掌握
從法律層面上來說,英國和美國一樣同屬英美法系,法律大都是案例法,而非固定法條。對于屬大陸法系的中國人來說,去英國并購的語言障礙基本不是問題,但是對法律的理解,學習和掌握以及基本應用相比較難。
意、法市場廣闊
與開拓美國市場也就開拓了一國市場不同的是,開拓了意大利、法國這樣的市場,其實就包括了地中海市場、甚至西亞、北非市場,只要在一個國家站住腳,就意味著可以打入50多個國家。
傳統產業易進入
相比美國,歐洲的傳統產業比較壯大。意大利等國的很多產業,比如輕工業、農業等適合中國企業去開發,基于傳統行業的創新,應該是中國企業取勝的法寶。
工人入工會比例小
歐洲工會力量強大,法國和意大利工會運動的歷史都相對悠久,他們都是獨立于任何經濟力量,雇主、政府或政治團體之外的,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但由于會員與非會員在權利保障上沒有太大差別,上述兩國的入會率并不高,法國僅占8%乣9%;意大利則為25%乣30%。法國工會還由于多元化的特點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國工會的整體實力。
美國:復雜的利益體系
政策有紅利
奧巴馬政府希望加強和中國的合作,而在新能源和環保領域的發展等,兩國政府都支持,如果參與這些方面的并購,可占政策紅利。
法律成本高
美國是法律潛規則最大的國家,并購的法律成本最高。比如他們的國家安全法,在并購審核時,一些能源類的并購很容易就會被認定為涉及國家安全而被否決。同時,美國的地方法規也需要注意,并購還要遵守各個州的法律法規。
議會影響力大
議會對經濟事務有很多發言權,對媒體有很大的影響力。一些人對來自中國的商業并購案至今仍帶有種種歧視看法。
工會有局限
相比較歐洲強大的工會來說,美國的工會只是在汽車等行業比較強。
利益體系復雜
其實美國人不復雜,但是利益體系卻很復雜。比如各個政黨、議會、利益集團、環保組織等,都使得在美國的并購難上加難。同樣,在美國尋找并購機會還要充分了解他們的產業結構。
優勢產業
美國的優勢行業在航空、軍事等,但很難向中國企業開放。而另一些行業則比較尷尬,比如鋼鐵業、制造業、汽車業等,基本都是黃昏產業,是很大的包袱,合作會很麻煩。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商務部:越南出臺政策刺激紙品市場
商務部:限塑令不包括蔬果袋等預包裝袋
商務部將采取金融措施支持印刷等文化業出口
“國際并購的周期很長,對非上市公司的資產需要較長時間的調查,這對于賣方來講,就會把握并購的時間和節奏,資金暫時不缺的話,就套住買家談。”蔡泉告訴記者,“日本企業在以往的并購過程中對節奏的把握交了很多學費,但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日本企業下手就非常快,對并購的節奏把握已經非常老道。”
并購中的融資難題也一直困擾中國企業。據悉,在金融危機與境內IPO暫停內外交困下,中國企業2009年一季度僅有5家企業在境內外市場進行IPO,融資額為2.05億美元,上市數量和融資額繼續下滑,創四年同期新低。但該季度中國市場完成了13起跨國并購事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0.0%,其中10起披露價格事件的并購總額達到了4.7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7.6%。
“目前我們的跨國收購主要依賴國內市場的融資,能夠使用國際銀團的投資太少了。”邢厚媛說,“不是上市公司到國外融資更難,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都難。怎樣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怎樣能夠讓各種各樣的資金給我們提供支持,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努力學習的。”
企業家發聲“走出去”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我們不會因為(并購價格)便宜或者貴做這些事情,而是看自己需要什么。我們要先練基本功,打基礎,把自己眼前的工作先做好,再考慮其它事情。
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
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成為中移動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戰略。公司對海外收購有興趣,但不會關注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地區的市場,而主要是關注新興市場,其中首選是巴基斯坦等亞洲國家,其次是非洲國家。
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任建新:
國際并購贏家的秘訣是:“買得來、管得了、干得好、拿得進、退得出、賣得高。” “買得來”是把握時機,以最低成本成功地實施并購;“管得了”是通過科學預算和規范治理結構,實現對海外企業戰略、業務方向和高級管理層的領導力;“干得好”是依靠職業經理人改善運營,持續增長;“拿得進”是發揮產能、市場、技術、管理的協同效應,加快國內的產業升級,降低海外企業成本;“退得出”與“賣得高”不是要把我們優秀的海外企業出售,而是通過海內外的整合與互補,在引進戰略投資與資本市場融資時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
中興通訊(28.35,-0.25,-0.87%)董事長侯為貴:
有些中國公司太急于并購以至于最終未走出去。相反,中興將有機結合中興業務,以快速發展的中國手機市場為起點,逐漸向亞洲和非洲這些發展中國家拓展。
中國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
未來一到兩年,國際主要礦產資源的需求和價格仍將處于相對較低水平,為我國提供了低成本控制和獲取資源的機遇,包括以低成本購買國外礦業公司股權的機遇。中央企業走出去,不缺資金,缺的是團隊、經驗和渠道,有些企業不具備這些,談判時間很長,沒有效果。一個收購團隊不是一年兩年能形成的,應該是十年磨一劍。國家應加大對重點企業海外開發資源的支持力度,通過增加海外勘探基金預算、資本金注入、股權收購優惠貸款、稅收抵免優惠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國內礦業企業海外資源開發的支持力度。
(資料)
誰是海外并購最佳地?
對于當下的海外并購,中國企業在選擇投資地區和投資方向上應了解哪些基本知識,掌握哪些投資技巧?《中國經濟周刊》特邀商務部跨國經營研究部主任、海外投資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張國慶、海元律師事務所董事長彭琰、阿非可賽(北京)商務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阿登姆、北方聯合投資管理集團執行合伙人蔡泉等權威人士對中國企業并購的熱門地區和產業進行了扼要評述。
非洲:易被誤解的大陸
并非整體不發達
中國企業常常認為非洲是不發達地區,并購沒有很多競爭對手。其實很多非洲國家的發展已經和中國差不多,甚至許多方面已經發展得更好。比如埃及的旅游行業比中國發展得都成熟。
礦業難進入
由于歷史的原因,非洲大部分的礦產資源都在西方人手里,整個產業鏈都被控制,中國企業很難進去。而像安哥拉、蘇丹、剛果等地的礦產資源,因為開采成本已經很高,西方國家不要了,中國企業才能進去。此外,在非洲進行礦產并購,沒有足夠的法律知識也會吃虧。
政治因素的阻礙
在非洲的一些國家,執政黨核準的項目,反對黨就會努力不讓項目成功。另外一些西方媒體也經常誹謗中國去非洲“掠奪資源”。
應善于與當地合作
有時當地政府出于政治的考慮會要求進入非洲的企業和當地人合作。但是中國企業要么希望是獨資不愿意合作,要么也是希望和政府合作,殊不知很多非洲國家的政府已經不參與企業的商業行為了。
歐洲:英國與歐陸大不同
意、法更有文化包容性
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對外來文化的包容性也很強。而英國雖然歷史一樣悠久,但是包容性不如其他國家。
英國并購成本高
英國的物價幾乎是全世界最高的,并購成本很大。英國的律師費是全世界最貴的,一小時就要600英鎊,而一個案子至少就要100個小時。相比較,意大利的律師費1小時只要200歐元乣500歐元。
英美法系難掌握
從法律層面上來說,英國和美國一樣同屬英美法系,法律大都是案例法,而非固定法條。對于屬大陸法系的中國人來說,去英國并購的語言障礙基本不是問題,但是對法律的理解,學習和掌握以及基本應用相比較難。
意、法市場廣闊
與開拓美國市場也就開拓了一國市場不同的是,開拓了意大利、法國這樣的市場,其實就包括了地中海市場、甚至西亞、北非市場,只要在一個國家站住腳,就意味著可以打入50多個國家。
傳統產業易進入
相比美國,歐洲的傳統產業比較壯大。意大利等國的很多產業,比如輕工業、農業等適合中國企業去開發,基于傳統行業的創新,應該是中國企業取勝的法寶。
工人入工會比例小
歐洲工會力量強大,法國和意大利工會運動的歷史都相對悠久,他們都是獨立于任何經濟力量,雇主、政府或政治團體之外的,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但由于會員與非會員在權利保障上沒有太大差別,上述兩國的入會率并不高,法國僅占8%乣9%;意大利則為25%乣30%。法國工會還由于多元化的特點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國工會的整體實力。
美國:復雜的利益體系
政策有紅利
奧巴馬政府希望加強和中國的合作,而在新能源和環保領域的發展等,兩國政府都支持,如果參與這些方面的并購,可占政策紅利。
法律成本高
美國是法律潛規則最大的國家,并購的法律成本最高。比如他們的國家安全法,在并購審核時,一些能源類的并購很容易就會被認定為涉及國家安全而被否決。同時,美國的地方法規也需要注意,并購還要遵守各個州的法律法規。
議會影響力大
議會對經濟事務有很多發言權,對媒體有很大的影響力。一些人對來自中國的商業并購案至今仍帶有種種歧視看法。
工會有局限
相比較歐洲強大的工會來說,美國的工會只是在汽車等行業比較強。
利益體系復雜
其實美國人不復雜,但是利益體系卻很復雜。比如各個政黨、議會、利益集團、環保組織等,都使得在美國的并購難上加難。同樣,在美國尋找并購機會還要充分了解他們的產業結構。
優勢產業
美國的優勢行業在航空、軍事等,但很難向中國企業開放。而另一些行業則比較尷尬,比如鋼鐵業、制造業、汽車業等,基本都是黃昏產業,是很大的包袱,合作會很麻煩。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商務部:越南出臺政策刺激紙品市場
商務部:限塑令不包括蔬果袋等預包裝袋
商務部將采取金融措施支持印刷等文化業出口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