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將編制《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
2009-06-29 10:44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據全球最大財經信息供應商湯森路透集團(Reuters)發表的報告稱,從2009年年初,截至2009年2月17日,在全球跨境并購規模同比下降35%的情況下,中國企業今年的海外收購總額同比增加40%,涉及金額達到218億美元,僅次于德國,居世界第二位。
【編者按: 據全球最大財經信息供應商湯森路透集團(Reuters)發表的報告稱,從2009年年初,截至2009年2月17日,在全球跨境并購規模同比下降35%的情況下,中國企業今年的海外收購總額同比增加40%,涉及金額達到218億美元,僅次于德國,居世界第二位!
【我要印】中國的企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躍躍欲試。
進入今年,前些年時常在“走不走出去”和“怎么走出去”兩個問題上糾結徘徊的中國企業,似乎陡然間增加了信心。
據全球最大財經信息供應商湯森路透集團(Reuters)發表的報告稱,從2009年年初,截至2009年2月17日,在全球跨境并購規模同比下降35%的情況下,中國企業今年的海外收購總額同比增加40%,涉及金額達到218億美元,僅次于德國,居世界第二位。
2月之后,中國企業的大規模海外并購案更是風起云涌。先是中鋁宣布195億美元注資全球礦業巨頭力拓方案,若不是力拓最終毀約,險些成就了中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接著是湖南華菱鋼鐵(7.35,-0.06,-0.81%)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收購世界第四大鐵礦石供應商FMG17.34%的股權,成為它的第二大股東;鞍鋼入股澳洲礦企Gindalbie;中國五礦集團以13.86億美元100%收購澳大利亞OZ公司主要資產的交易獲得成功;吉利收購全球第二大自動變速器制造企業澳大利亞DSI公司;中石油(13.99,-0.05,-0.36%)完成對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收購;中石化收購Addax石油公司,總價達82.7億加元(合72.4億美元),創下中企海外并購新紀錄;蘇寧電器(16.02,-0.29,-1.78%)注資控股日本老字號電器連鎖企業Laox公司,成為第一家收購日本上市公司的中國企業
在“專業出身”的上汽至今仍淪陷在收購韓國雙龍爛攤子中之際,“門外漢”四川騰中重工擬收購通用悍馬又一次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一家中國的民營企業能夠收購享譽世界的悍馬,這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似乎還很遙遠。
是金融危機帶來的“抄底”機遇鼓舞了中國企業?
6月15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當天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當前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外匯儲備增多、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以及當前國際市場資源類商品和部分企業的價格下降的情況下,“走出去”確實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同時,中國的企業面臨國際化經驗不足的問題,無論是企業的文化、經營的能力、人才的培養,還是在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的并購方面都存在經驗不足問題,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這些都是中國企業全球化過程中的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
但,“從大的方向看,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肯定會持續下去,甚至會進一步加快,這是不會改變的。”姚堅如是說。
商務部正編制投資指南
商務部跨國經營研究部主任、海外投資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最近忙得不可開交。
“我們正在編制《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下稱《指南》),第一批20個國家的投資指南已經發布并掛在了商務部的網站上。”邢厚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本月下旬將再次發布55個國家的投資合作指南,6月底所有的投資指南都將和大家見面。”
據邢厚媛介紹,《指南》于2008年5月由商務部組織我駐外使館經商處、商務部研究院、商務部投資促進局和國內有關專家共同編寫,范圍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首批發布的是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印度、俄羅斯、波蘭、德國、芬蘭、亞美尼亞、沙特阿拉伯、贊比亞、馬達加斯加、喀麥隆、尼日爾、新西蘭、墨西哥、加拿大、圭亞那和智利等20個國家的《指南》。
“中國企業業務快速發展,對外的直接投資、勞務合作以及BOP(國際服務貿易)、BOT(建設-運營-移交項目融資模式)等幾乎已經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對政府部門的要求也由原來的審批,變成要求提供便利和服務。”邢厚媛說,“企業過去‘走出去’都要靠政府去批,這可能會耽誤企業走出去的時機。”
記者在商務部網站上看到,針對我國“走出去”企業的特點,《指南》既介紹了所在國(地區)與投資合作有關的基本信息,又指出了我國企業在所在國家(地區)開展業務可能遇到的問題,給企業以必要提示和建議。所在國(地區)的有關法律法規、官方統計數據和其他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情況也都在《指南》上有顯示。
“為了保證信息來源的可靠、客觀和公正,我們采用的信息主要來自我駐外使領館經商處、所在國(地區)政府部門、官方或半官方機構以及有關的國際組織和機構,《指南》提供所在國(地區)最新發布的法律法規、政策和經濟數據等信息,也將定期更新。”邢厚媛說,而就在6月11日,新近準備印刷的《指南》就因為加蓬總統去世和盧森堡新政府組建而重新進行了替換。
據悉,因《指南》涉及的小語種眾多,參與《指南》編撰的人員已達2000余人,“研究院的離退休人員都發揮了自己的余熱。”邢厚媛說。
據介紹,《指南》甫一經面市即遇熱捧。“僅從商務部網站的點擊率來看,《指南》沒有發布前頻道的日點擊率在1萬次乣1.5萬次之間,而《指南》發布以后,頻道的日點擊率已經躥升至15萬次以上,企業、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外國駐中國的招商機構等都紛紛來電或者留言進行咨詢。”
“我們看到了民眾的熱情。”邢厚媛說,“民眾有熱情的時候政府該干什么呢?沒有沖動時政府通過優惠政策去引導,而有沖動時,政府的職責就是告訴企業風險在哪,機會在哪。”
“中國企業走出去需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而這已經不是企業自身的事,還包括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邢厚媛說,“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通過更高水平的服務來體現的,政府不提高管理水平,一樣會打敗仗。”
“危機”帶來的“紅利”
商務部統計資料顯示,近兩年,我國海外并購勢頭發展迅猛,已經從2002年的2億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205億美元,占當年對外總投資的50%。并購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制造業、商貿、服務等領域。但在2008年,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損失也達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如此算來,去年一年的海外并購損失已經超過了新增的并購規模。危機未過,風險猶存。如今走出去“抄底”,是最有利的時刻么?
“一個人的地板就是另一個人的天花板。”日前接受北京市東城區人才服務中心邀請,為企業家和創業者做“金融危機下的機遇和風險報告”的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張國慶告訴筆者,“比如通用的破產保護對美國有影響,但也和中國有關聯。破產中的業務外包可能就會是變相的并購,中國企業完全可以從中尋覓到一些跟著名企業的并購重組以及戰略合作的機會。”
金融危機的蔓延,使發達國家的金融系統嚴重受損,國際能源資源價格大幅下跌,能源礦產企業處境艱難,這些資金鏈斷裂的企業,急需外來的投資和救助。張國慶稱,這將成為企業“走出去”進行收購的較好時期。
邢厚媛告訴記者,金融危機已經促使很多產業的國際分工進行調整,“這也讓中國的企業有了很多進入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在危機發生之前,可能根本都不會給你。”
在邢厚媛看來,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機會不僅僅會出現在發達國家,還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就看我們能不能抓住機會。”
“很多國家的投資政策目前都進行了調整 ,因為要擴大就業,原來對外資進行控制的政策就會出現松動。”邢厚媛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國家從政府到議會再到民眾,對外資都是比較歡迎的,“或者至少是中性的。”
“中國企業現在進行海外并購的確迎來了一些紅利。”張國慶以美國的情況做了說明,“我們迎來了政策紅利。奧巴馬新政短期內是要救市,而長期則是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如果能夠預先判斷出那些長期的政策傾向,就會趕上大的機會。”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商務部:越南出臺政策刺激紙品市場
商務部:限塑令不包括蔬果袋等預包裝袋
商務部將采取金融措施支持印刷等文化業出口
【我要印】中國的企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躍躍欲試。
進入今年,前些年時常在“走不走出去”和“怎么走出去”兩個問題上糾結徘徊的中國企業,似乎陡然間增加了信心。
據全球最大財經信息供應商湯森路透集團(Reuters)發表的報告稱,從2009年年初,截至2009年2月17日,在全球跨境并購規模同比下降35%的情況下,中國企業今年的海外收購總額同比增加40%,涉及金額達到218億美元,僅次于德國,居世界第二位。
2月之后,中國企業的大規模海外并購案更是風起云涌。先是中鋁宣布195億美元注資全球礦業巨頭力拓方案,若不是力拓最終毀約,險些成就了中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接著是湖南華菱鋼鐵(7.35,-0.06,-0.81%)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收購世界第四大鐵礦石供應商FMG17.34%的股權,成為它的第二大股東;鞍鋼入股澳洲礦企Gindalbie;中國五礦集團以13.86億美元100%收購澳大利亞OZ公司主要資產的交易獲得成功;吉利收購全球第二大自動變速器制造企業澳大利亞DSI公司;中石油(13.99,-0.05,-0.36%)完成對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收購;中石化收購Addax石油公司,總價達82.7億加元(合72.4億美元),創下中企海外并購新紀錄;蘇寧電器(16.02,-0.29,-1.78%)注資控股日本老字號電器連鎖企業Laox公司,成為第一家收購日本上市公司的中國企業
在“專業出身”的上汽至今仍淪陷在收購韓國雙龍爛攤子中之際,“門外漢”四川騰中重工擬收購通用悍馬又一次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一家中國的民營企業能夠收購享譽世界的悍馬,這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似乎還很遙遠。
是金融危機帶來的“抄底”機遇鼓舞了中國企業?
6月15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當天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當前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外匯儲備增多、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以及當前國際市場資源類商品和部分企業的價格下降的情況下,“走出去”確實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同時,中國的企業面臨國際化經驗不足的問題,無論是企業的文化、經營的能力、人才的培養,還是在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的并購方面都存在經驗不足問題,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這些都是中國企業全球化過程中的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
但,“從大的方向看,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肯定會持續下去,甚至會進一步加快,這是不會改變的。”姚堅如是說。
商務部正編制投資指南
商務部跨國經營研究部主任、海外投資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最近忙得不可開交。
“我們正在編制《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下稱《指南》),第一批20個國家的投資指南已經發布并掛在了商務部的網站上。”邢厚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本月下旬將再次發布55個國家的投資合作指南,6月底所有的投資指南都將和大家見面。”
據邢厚媛介紹,《指南》于2008年5月由商務部組織我駐外使館經商處、商務部研究院、商務部投資促進局和國內有關專家共同編寫,范圍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首批發布的是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印度、俄羅斯、波蘭、德國、芬蘭、亞美尼亞、沙特阿拉伯、贊比亞、馬達加斯加、喀麥隆、尼日爾、新西蘭、墨西哥、加拿大、圭亞那和智利等20個國家的《指南》。
“中國企業業務快速發展,對外的直接投資、勞務合作以及BOP(國際服務貿易)、BOT(建設-運營-移交項目融資模式)等幾乎已經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對政府部門的要求也由原來的審批,變成要求提供便利和服務。”邢厚媛說,“企業過去‘走出去’都要靠政府去批,這可能會耽誤企業走出去的時機。”
記者在商務部網站上看到,針對我國“走出去”企業的特點,《指南》既介紹了所在國(地區)與投資合作有關的基本信息,又指出了我國企業在所在國家(地區)開展業務可能遇到的問題,給企業以必要提示和建議。所在國(地區)的有關法律法規、官方統計數據和其他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情況也都在《指南》上有顯示。
“為了保證信息來源的可靠、客觀和公正,我們采用的信息主要來自我駐外使領館經商處、所在國(地區)政府部門、官方或半官方機構以及有關的國際組織和機構,《指南》提供所在國(地區)最新發布的法律法規、政策和經濟數據等信息,也將定期更新。”邢厚媛說,而就在6月11日,新近準備印刷的《指南》就因為加蓬總統去世和盧森堡新政府組建而重新進行了替換。
據悉,因《指南》涉及的小語種眾多,參與《指南》編撰的人員已達2000余人,“研究院的離退休人員都發揮了自己的余熱。”邢厚媛說。
據介紹,《指南》甫一經面市即遇熱捧。“僅從商務部網站的點擊率來看,《指南》沒有發布前頻道的日點擊率在1萬次乣1.5萬次之間,而《指南》發布以后,頻道的日點擊率已經躥升至15萬次以上,企業、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外國駐中國的招商機構等都紛紛來電或者留言進行咨詢。”
“我們看到了民眾的熱情。”邢厚媛說,“民眾有熱情的時候政府該干什么呢?沒有沖動時政府通過優惠政策去引導,而有沖動時,政府的職責就是告訴企業風險在哪,機會在哪。”
“中國企業走出去需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而這已經不是企業自身的事,還包括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邢厚媛說,“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通過更高水平的服務來體現的,政府不提高管理水平,一樣會打敗仗。”
“危機”帶來的“紅利”
商務部統計資料顯示,近兩年,我國海外并購勢頭發展迅猛,已經從2002年的2億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205億美元,占當年對外總投資的50%。并購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制造業、商貿、服務等領域。但在2008年,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損失也達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如此算來,去年一年的海外并購損失已經超過了新增的并購規模。危機未過,風險猶存。如今走出去“抄底”,是最有利的時刻么?
“一個人的地板就是另一個人的天花板。”日前接受北京市東城區人才服務中心邀請,為企業家和創業者做“金融危機下的機遇和風險報告”的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張國慶告訴筆者,“比如通用的破產保護對美國有影響,但也和中國有關聯。破產中的業務外包可能就會是變相的并購,中國企業完全可以從中尋覓到一些跟著名企業的并購重組以及戰略合作的機會。”
金融危機的蔓延,使發達國家的金融系統嚴重受損,國際能源資源價格大幅下跌,能源礦產企業處境艱難,這些資金鏈斷裂的企業,急需外來的投資和救助。張國慶稱,這將成為企業“走出去”進行收購的較好時期。
邢厚媛告訴記者,金融危機已經促使很多產業的國際分工進行調整,“這也讓中國的企業有了很多進入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在危機發生之前,可能根本都不會給你。”
在邢厚媛看來,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機會不僅僅會出現在發達國家,還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就看我們能不能抓住機會。”
“很多國家的投資政策目前都進行了調整 ,因為要擴大就業,原來對外資進行控制的政策就會出現松動。”邢厚媛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國家從政府到議會再到民眾,對外資都是比較歡迎的,“或者至少是中性的。”
“中國企業現在進行海外并購的確迎來了一些紅利。”張國慶以美國的情況做了說明,“我們迎來了政策紅利。奧巴馬新政短期內是要救市,而長期則是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如果能夠預先判斷出那些長期的政策傾向,就會趕上大的機會。”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商務部:越南出臺政策刺激紙品市場
商務部:限塑令不包括蔬果袋等預包裝袋
商務部將采取金融措施支持印刷等文化業出口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