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遺大觀”——安徽宣紙制作工藝
2009-06-16 09:15 來源:國際在線 責編:任蓓
【編者按:說起中國傳統書畫,就不能不提到“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這四種工具。而其中的“紙”,要屬安徽宣紙最負盛名。宣紙制作技藝,始于中國唐朝時期,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今天的節目里,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宣紙的制作工藝!
【我要印】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副卷軸水墨畫徐徐展開,中華五千年文明依依呈現在畫卷之上,讓世人贊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說起中國傳統書畫,就不能不提到“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這四種工具。而其中的“紙”,要屬安徽宣紙最負盛名。宣紙制作技藝,始于中國唐朝時期,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今天的節目里,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宣紙的制作工藝。
宣紙的問世,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可靠的物質技術基礎,使傳統書畫藝術得以創新和發展,稀世古籍善本得以傳世再現,珍貴文檔資料得以復原保存和流傳。中國現代文學大師郭沫若先生曾經為中國宣紙親筆題詞贊道:“宣紙是中國勞動人民所發明的藝術創造,中國書法和繪畫離了它,便無從表達藝術的妙味”。
安徽涇縣中國宣紙協會副秘書長佘曉紅介紹了宣紙的起源:“宣紙,產于涇縣,始于唐代,這是有歷史資料所證明的。從唐代以來,宣紙為什么叫宣紙?宣紙在古代屬于宣州,當時這個地區是商品集散地。當時人們經常在這地方集散,以地名定名為宣紙。實際上,宣紙真正產地在我們涇縣。”
宣紙作為中國一種獨特的手工藝美術產品,其制作技藝已被國家列為首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為確保宣紙聲譽及制作技藝,國家標準化委員會還將宣紙標準升格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并明確規定出選材、制作和產品的要求,即“宣紙是采用產自安徽省涇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并利用涇縣獨有的山泉水,按照傳統工藝經過特殊的傳統工藝配方,在嚴密的技術監控下,在安徽省涇縣內以傳統工藝生產的具有潤墨和耐久等獨特性能,供書畫、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級藝術用紙。”
宣紙主要用于書寫繪畫,墨潤于紙,變化無窮,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和喜愛。中國宣紙文化凝聚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藝術,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歷史內涵。
安徽涇縣中國宣紙協會副秘書長佘曉紅說,宣紙的特點非常突出:“宣紙的特點有潤墨性、耐久性、耐老化,比如唐代的古畫,到目前在故宮的也好,在大的博物館也好,包括全世界的博物館里,基本上都有以我們宣紙畫的畫,一直保持這么多年。如果其它紙的話,那么早已經掉色。宣紙是耐老化最好的一種紙,與它的纖維有關系。到目前,全世界的書畫用紙,沒有我們宣紙這樣好的質量。”
宣紙為何會產生如此獨到,讓別的紙品無法匹及的藝術效果呢?這與宣紙產地涇縣的獨特地域特性和這個地域所特產的原料有關,佘曉紅說:“皖南涇縣有獨特的酸堿水作為宣紙的材料,我們國家在2002年確定原產地保護的時候,做了詳細考證。其它地方,有同樣的原料它沒辦法生產出來。它有獨特的地域,把原產保護的范圍確定在涇縣。在涇縣范圍內的檀皮也好、料草也好、水也好,也只有在我們涇縣能生產出來,其它地方也生產不出來。到2005年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宣紙是作為安徽省第一個申報材料申報上去。”
制作宣紙的材料——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篩選,才最終確定的。用這種原料制成的宣紙具有純白細密、柔軟均勻、色澤不變、久藏不腐、防蟲蛀、防老化、墨韻清晰、層次分明、墨色濃淡相宜等諸多特點。
上世紀初,由于戰亂,宣紙生產一度瀕臨滅絕。新中國成立以后,宣紙生產得以回復,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里,宣紙生產加速發展。宣紙生產企業也成為全國文房四寶行業中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企業。因為宣紙制作要經過100多道工序,還要加上當地山水、原料才能形成真正的宣紙,工藝復雜,所以宣紙生產企業一直在不斷探索宣紙的批量生產的新工藝。
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依賴于宣紙而生輝;大量古籍善本,依賴于宣紙而傳世;文檔資料,依賴于宣紙而保存;更多的歷代書畫藝術珍品,更是依賴于宣紙而大放異彩光輝。目前,中國對保護傳統工藝非常重視,目前正通過招收專門學生,聘請造紙專家和生產藝人親自授課,培養宣紙技藝傳人,讓宣紙制作技藝代代相傳。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閱讀:
中國名貴古舊宣紙收藏漲勢驚人
說說宣紙
宣紙面面觀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